第一章 因缘起果
因缘起果,在佛说里头,有句话叫:一切因缘而起。万事万物皆有成因,皆有根源。管理学与佛说上一样有根源分析的思路。对于海水缸,很多人会有一种印象,就是人家如何,我就如何。譬如常规的开缸,常规的爆藻,常规的造景,常规的换水,常规的人家如何自己就如何,这样往往会迷失,因为我们跟从仿效的都是表象。更有些鱼友下海是连蒙带骗的后知后觉,听着商家说很简单,两条小丑一个海葵够玩很久,不用换水,投入成本低等说法。而好不容易经历种种下海稍微稳定后,很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症状,譬如鱼挂了,譬如珊瑚这个不开等等,此外,每当我们去询问一下部分老手,他们给予的回答:“水质有问题”,貌似,水质有问题这个回答是万能的,“鱼怎么挂了”答曰“水质有问题”,“珊瑚怎么脱了”答曰“水质有问题”,这个万金油式回答,简直就是我曾经历过非常多老手的“标准答案”,而当我们再去尝试询问,那怎么办呢?又衍生了另一个标准答案“换水就好”。试试想想,你们曾经经历过多少这样的不解以及“标准答案”,所以我们也会被表象,会被表层次的说法等所迷惑。
解答真的答案吗?最简单的表象分析一般会源于我们喜欢登陆的各大海水论坛上,特别是那个新手咨询与讨论区域,每当一名海友提出问题时候,都有着众多热心的海友给予积极的回答。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而且海水态度上我也非常支持分享。出现事情我们总应该两面看,也就是有积极的一面当然也有我认为消极的另外一面的了。故此会有一批希望表达自己经验或者表现有不错饲养水平的海友,会以各种随意的回答或各种强势的回复,更有很多不看提问者的问题,也就是秒回,就是带有不少功利性的回复,譬如为的是经验,为的是积分,为了是高大上的头衔,为了马甲的经验值告知别人自己的厉害等。当提问者提出了因,很可能并没有知道缘由或者结果,很可能就是被忽悠或者误导了。
如何获取经验?作为疑惑的一方,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寻求帮助也并没有得到解决,自己思考又感觉缺乏经验,没有理论基础也不去钻研,那么,这样很大可能会不了了之,积极一点会经历失败后明白某种操作不行,那么就是等于用时间或者金钱来积累经验。消极一点的,也许在鱼友论坛,各种聊天群,二手交易APP上会见到你上岸的足迹,此后也许再也不踏足于海水水族界。所以,面对一些积极点的鱼友,以及相对多资格老的海友说,“大神经验都是死出来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死(生物)没经验,不死东西不懂得如何饲养。我对此话带有一点认同,也带有更多不认同的观点。因为死的经验可能是很多次,甚至有些人,最终尝试各种方法才能成功的案例。
个人认为,玩得好与玩得有经历是两码事。假如在饲养前了解更多的理论与前人的分享,那么,死出来的经验就相对较少了,因为这叫理论基础,结合实际操作。这类鱼友,往往损耗是很少很少的。因为此类海友会把感性的海水观赏认知,转化成了理性的科学饲养经验,经验其实完全可以借鉴别人,借鉴前人所得,所以此类海友会有很多刨根问底的想法,最终其实就是为了寻根,寻源!在问题发生之前便减少问题发生的概率,在问题发生之后便能清晰分析出问题所在的根源。而非道听途说,而非人云亦云的操作,并非道听途说不能找到答案,只是这个概率相对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根源分析来说,能解决问题的概率可小得多了。
因为海水缸是感性的美,我把海水缸贴几个标签:漂亮、动感、神秘、色彩斑斓、会生长的艺术品。因为海水缸是理性的美,我把海水缸贴几个标签:学习、折腾、科学、系统驾驭、大自然的小样板。所以,假如我们依旧停留在感性的阶段,那么很可能依旧看到了表象,佛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万事万物也只存在于特定的因缘之中,因缘没有了,事物也就不存在了。相,即形相或状态之意;乃相相对于性质,本体等而言者,即诸法之形象状态。也可以说是表现于外而能想象于心的各种事物的相状。假如执着于表相,被表相纠缠。那么也许一无所获。
这里提到,因缘起果,就是我们需要通过感性的了解,到理性的分析,最后通过相了解结果,理解本质。当理性的分析,了解了根源以后,我们也许会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或技巧去处理问题,防范问题的二次发生等。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表象去排查,佛说,静能生慧,这句话单纯的意思是,让心静下来,你才能看淡一切。而作为海水玩家的我理解,静中,你才会反观自己的行动,静中你才会明白更多根源,而这个静并非单纯的安静,而是让心静下来去思考,从根源来分析,知道哪些行为还需要修正,哪些地方还需要精进,在静中自观中走向觉悟,所以这个是我们思路的出发状态。所以,我的佛系思路也结合了以前的书本上的知识:寻根=多个为什么(发散的不排除任何因素)+多处排查(收集多个客观数据)+不确定因素(了解不可控因素)。
由于这个命题很大,也不好教学,这文章说的都是道理,或者心态,或者思路。接下来我尝试做个举例。譬如,我们所说的加硝化细菌这个问题(因为有新海友刚好请教过我),所以,前提是先了解硝化细菌的一些问题,我比较喜欢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剖解事物,从而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按照思维导图的每个点发散来分析,这里由于举例子所以这次尝试做出来作为举例,而平时并不会做出来这繁琐的图。如图,硝化细菌是什么?硝化细菌的特点是?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我们该如何使用?这个就是分析某一个问题关联的基础,假如遇上问题,都带着这个思维导图,也许会很快排除了某些因素,并找到缘由。
以此思路,我再作一点举例,但以下的举例答案也许很多,不能以我的举例为标准:
A:我怎么喂食,大量喂食也提不上NO3?(怎样喂食NO3都很低,并带点自信) 分析:首先,硝化细菌只能利用无机营养盐,并不能分解及利用有机废物,所以有机废物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分解过程才有NH4产生,而接下来才有NO2及NO3的产生。然后,假如在有机废物分解到产生氨的过程中断开了关系,那么并不会产生NO3的,所以这样状况的系统不是正常的。最后,假如是过量的有机污染,会直接或者间接抑制硝化细菌的生长,此外有机污染会干扰硝化细菌对养分的趋向性,那么硝化细菌趋向于弱势的情况下,怎么喂食也不会有NO3,相反会导致大量腐生细菌群的增生,对硝化细菌空间的竞争。所以大量喂食依旧没有NO3,也许先好好分析什么缘故,并非一定是好事。
B:我玩海缸不用蛋分,NO3一直很低(带点自信) 分析:首先,除了蛋分以外,是否有提高溶氧,减少有机污染的设备,可以是不错的造浪或者水流量比较大的水泵,又或者是臭氧设备,强大藻缸系统,甚至是不错的物理过滤等。其次,再看到有机物污染源的投入量,我们经常说的输入与输出,因为低投入有机污染,那么通过系统自身是可以解决的,通过简单的过滤会有良好的氮循环。最后,假如以上都存在矛盾,那么我想自信不能坚持,因为硝化细菌是好氧菌,我并没有有效的增加溶氧,也并没有有效的减少有机过滤,更看到超出经验的有机投入,那么有机物只会持续积累,腐生细菌很大可能慢慢积累,那么硝化细菌不会有好的环境,NO3很低那是正常的事实,那后续可能问题会更严重。
C:我们平常需要加硝化细菌吗?(或者硝化细菌添加没有用,根本就不加硝化细菌) 分析:这个问题我想也并没有绝对,我们往往不能把问题说得太重。这个会在第三章:“勿妄随缘”上做一个我自己的看法。这里的分析应该是先了解自己的系统是否有适合硝化细菌持续生长繁殖的好环境,按照我画出来的思维导图里头说明,这里我以文字再详细说明一下,当你们听到有人很自信地说出自己不用硝化细菌,或者必须要添加的肯定态度,又或者很疑惑地不了解自己硝化系统是否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做一系列的排除:
1. 温度(此问题会常用在爆藻需要开水冷的问题) 硝化菌合适体温约20~28℃,最适生长及繁殖温度约25℃。一般硝化菌在温度低于5℃及高于42℃就停止代谢作用,超过此一范围一般硝化菌很难存活。
2. 光(此问题会常用在加硝化细菌白天还是夜晚,又或者开灯时间长短等) 硝化菌不像绿色植物及某些自营性光合细菌一般具有光合色素,因此不能利用日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不仅无法利用日光,反而会害怕日光照射。
3. 底质(菌床,此问题会常出在如何提高NO3) 硝化菌非常需要底质,但不同的是它的目的不在于觅食,而是底质可以提供附着、掩蔽和获得其所需要的氨源及营养源。许多硝化菌没有找到适当底质前不能进行繁殖,以及不能利氨源与营养源。
4. 水流(此问题会常出在不喜欢用造流,堆坟造景,为何使用大流量水泵,不错的造浪等) 由于硝化菌的固着生活特征,必须靠水流输送它所需要的氧气、氨及营养物质等生存资源。
5. 溶氧(不用蛋分,蛋分效率低,或者提高ORP等问题上,结合水流相辅相成) 溶氧为硝化菌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建议是不要低于2ppm。
6. PH值(由于硝化作用中会产生硝酸,造成水质酸化,会使PH降低,影响硝化作用)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硝化细菌比较喜欢生长在弱碱性的环中,其ph值约7.5~8.2。PH值会影响硝化细菌生长与繁殖。亚硝酸菌PH范围7.0~8.0,最佳平均是7.8。硝酸菌范围约6.5~8.5。
7. 竞争排除作用(常在有机污染,红绿泥,下鱼药影响硝化系统等问题上) 指硝化菌的生活空间遭到其它异营性细菌的排挤压力,导致硝化菌族群无法持续发展,乃至有逐渐萎缩趋势。有机物污染不但会影响硝化细菌生长,也会引来异营性细菌,逼使它们不得不撤离家园,重觅他处寻求发展。
当然,这里我提出的常在问题也不是绝对的,仅仅也是举例,请不要以一概全,具体的问题需要具体地分析。总结以上举例,一个硝化细菌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发很多分析,也许不一定是根源,但对根源的分析,对寻根,寻源的引导有着很大的帮助。我们往往都会看到别人怎样做,自己就怎样做,并没有去发散地分析,很多问题结果是一样,但分析的原因却各异,因缘起果,就是我们看到的问题的结果,但需要发散地去追寻原因。并非听了这个大神说,又或者看了这个大咖做,就照办操作,这是不负责的。更何况,现在的状况,风头浪尖环境下生物真的很珍贵,既然此时此刻还是在你掌控中,那么,能让它们活得更好,生长繁殖发色等,我还是建议尽尽这点义务。
那么回归到我提到的,经验并非单纯的死出来,也许是你通过分析,通过学习出来的。依据我佛系思路,因缘起果的基础,就是静,让心静下来,心中思维导图便能产生,静中你才会明白更多根源,从根源来分析,知道哪些行为还需要修正,哪些地方还需要精进,从中排除干扰因素走向觉悟,所以这个是我解决问题思路的出发状态。
总结以上,我的佛系思路对我敬畏的海水科学是有帮助的,寻根查源才是我需要解决的,并非被表象所迷惑,并非夸夸其谈,并非说道理,而是实实在在地了解具体状况,分析问题所在,很多大神也许面对新人问题都是快速地回应,但也许我并没有这样的姿态,当然我也很少详细地为提问者分析,但假如有时间,我愿意以这样的思路进行分享,这样遇到任何问题,我想能以这样的方式去思考,便会养成一个好习惯。所以,这也是我,现在直接以帖子形式写出来,当然,分享并不是让读者认同,我还是要再次提出那个词,求同存异! |